首页 > 科普知识
小儿斜颈

什么是小儿斜颈

       斜颈是指头部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除了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还有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小儿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小儿斜颈

造成斜颈的原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

       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了解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图片来自网络


斜颈的分型

       可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分为三种病理类型:

       1.肌肉型:以肌肉组织为主,仅含少量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或纤维组织。

      2.混合型:含肌肉组织和纤维组织。

      3.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主为,含少量的肌肉或变性的肌肉组织。

       此分型对临床疗效的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肌肉型疗效较好,纤维型疗效较差。

小儿斜颈的临床表现

  1、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图片来自网络


   2、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除上述主要表现外,本症尚可合并先天性髋臼脱位及颈椎其他畸形。

小儿斜颈的治疗

        成都高新西南儿童康复门诊部在小儿斜颈的治疗上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加辅具介入的治疗方式,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治疗氛围,减少斜颈宝宝在康复过程中的痛苦和恐惧感。

        小儿斜颈越早治疗,对孩子体态、容貌的影响越小,康复情况也越好。



康复课程/ Course
师资队伍/ Teachers

付师亭  主任医师

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会诊专家

原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小儿神经学组组长

原华西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亚太地区小儿神经联合会会员(终生会员)

中华医学会全国小儿神经学组委员及顾问

中华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儿科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原华西医科大学儿科硕士生、博士生论文答辩委员

XU LEI

徐磊  主任医师、博士

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院长

以色列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物理治疗协会会员 

香港康复协会会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儿童康复学组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理事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成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常委委员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

SUN HAO

孙浩  康复治疗师

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康复治疗部主任

中国Bobath协会会员

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师

师从日本物理治疗专家新保松雄

师从国际NDT神经发育疗法讲师Kim


WANG XIA

王霞  

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院长助理

儿童康复治疗师

格里菲斯( Griffiths)儿童发育评估师 

MABC-2专业认证评估师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

XU WEN NA

徐文娜  中级康复治疗师

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主管康复治疗师

国家中医医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国家康复医师

四川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成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治疗学组委员

YANG SI HAN

杨斯寒  感统治疗师

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SPD感统治疗部负责人

初级康复治疗师

中级保健按摩师

高级健康管理师